新聞公報

 

 

教育署署長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成立典禮致辭(只發中文)

**********************

以下為教育署署長羅范椒芬出席香港中文大學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成立典禮致辭全文:

李國章校長、鍾宇平院長、各位教授、各位校長、各位朋友: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自創立以來,已在多個層面展開工作,服務對象包括中、小學、幼兒教育機構、家長和學生,成績有目共睹,其中「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更贏得參與學校一致好評。今天我們為協作中心舉行正式的成立典禮,再次肯定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計劃對提高教育質素所作的貢獻。我期望這種夥伴合作的精神,可以感染所有參與教育工作的人士,讓我們得以逐步實現廿一世紀的教育藍圖,為香港培育優秀人才。

教育改革是龐大而艱巨的工程,知易而行難。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教學質素,培育出「樂善勇敢」的人才。歷史告訴我們,縱有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意願,也不一定保證改革工作能夠完全達致預期的效果。箇中的原因有很多,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有以下幾點:

(一) 前線工作者對改革的理念不清,對預期的成效也不明確。所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令改革工作徒有外表,沒有實效。

(二) 改革步伐過於急促,缺乏周詳計劃及資源的配合,令前線工作者疲於奔命,冷卻對教學的熱忱。

(三) 改革的目標與現實脫節。改革推動者即使滿懷理想,假如前線工作者的思想、文化和能力跟不上,改革亦難有成效。

(四) 由於人事變更,令改革動力不能持久,亦削弱了對改革的信任和協作基礎。

汲取過往的經驗,我們在推行廿一世紀的教育改革時,必須採取「固本培元」的策略,把焦點放在學生和教師身上。在制度上,我們要為學生和教師創造空間,使他們毋須為應付緊逼的課程而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但同時亦要照顧學生的能力差異,幫助老師採取適切的教學策略,協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改變根深蒂固的教學範式,由教師主導改為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打破教科書的局限,改為全方位學習;改變應試的心態,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興趣,否則即使制度改變,人的思想行為依舊,教學成效亦難有改善。

如何令四萬多位老師接受,並且具有信心和專業能力作出這些改變,是整個教育改革的最大挑戰。在改革過程中,我們需要讓前線教育工作者參與和提出意見和要求。我們亦要加強學校之間的合作和教師之間的專業交流,並鼓勵教師自我完善,自強不息。唯有協助學校和教師建立內省和持續改善的能力,教育改革才能持久。這些工作需要時間和耐心,亦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專業知識支援。

大學是研究和創造知識的基地,匯集了不少優秀的人才,他們可以在眾多範疇為提高教學成效作出貢獻,推動教育改革。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已在這方面跨出重要的一步。展望未來,我期望教育署、大專院校及學校三方面能加強溝通和資訊傳遞,並加緊合作和協調,取長補短,大家朝 共同的目標邁進。

最後,我要感謝香港中文大學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亦要向教育學院和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的全體工作人員致敬,他們的專業知識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為教育界樹立良好的榜樣。他們的中肯批評,亦令我們在改革過程中更清醒、更謹慎。

謹祝在座各位工作愉快!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