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檢討」動議辯論

******************

以下是今日(星期三)在立法會會議上壎芮盓Q局局長霍羅兆貞就「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檢討」議案的致辭全文:

主席先生:

首先,本人在此感謝楊森議員提出這項議案,讓我們今天有機會在立法會會議中,討論這項對香港未來的社會保障計劃有重要影響的議案。我亦借此機會,多謝剛才就此項議案發言的各位議員。無論大家是否贊成政府在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檢討報告中所提出的建議,由於綜援計劃的受助人超過三十五萬,而綜援支出又佔政府經常開支的一個頗大比重,在今次檢討工作中,我們實在需要仔細聆聽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意見,使檢討工作做得更好。

檢討的背景

綜援計劃自從在一九七一年推行以來,一直為無依無靠的老人家、傷殘人士,和病患者提供經濟援助,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由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二十年間,這三類人士都佔領取綜援人士總數的絕大部分,而綜援支出一直只佔政府經常總開支的百分之二左右。自九三╱九四年開始,這情況起了根本的變化。領取綜援人士中,來自涉及有工作能力的家庭的個案急速上升,由九三╱九四年的一萬一千宗,增加至今天超越六萬宗,涉及人數超過十四萬人,佔領取綜援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而不少更是長期領取援助,為期二年、三年、四年甚至以上,情況令人憂慮。

隨蚖漼綜援人數大幅增長,綜援支出亦自然地急劇上升。五年前的綜援總支出只是24億元,但本財政年度的預計總支出已超越130億元。我們將會在本周五向財委會申請加撥十六億元,以應付高速增長的支出。換句話說,綜援支出在五年間增長達五倍。一向以來,綜援的支出都由稅收支付,香港作為一個低稅率的城市,長遠來說,是無法承擔這種增幅的。

目前綜援支出已佔政府經常支出接近百分之七。若以社署的經常開支計算,則已超越百分之五十。因此,若果綜援支出繼續飆升,最終將會影響到我們提供其他社會服務,如教育、醫療和其他福利服務的能力。

綜援檢討的政策目標

「投入社會,自力更生」是今次檢討的主要政策目標。長遠來說,香港要繼續享有一個大家承擔得起的綜援計劃,為無依無靠的人士提供一個安全網,我們便必須鼓勵有工作能力的人都以「投入社會,自力更生」作為他們的目標。領取綜援,應該只是為了應付短暫的困境。不過,我想重申,今次檢討的建議,將不會影響領取援助的老人家、長期病患者以及傷殘人士。

勤奮勞動人口有助香港競爭力

香港沒有豐厚的天然資源,但在過去數十年間在經濟上的成就,為國際所稱許。我們所依靠的,除了一個天然良港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外,便是寶貴的人力資源。香港人勤奮,靈活多變,使香港經歷多次憂患,都能克服困難,繼續邁步向前。要維持香港的競爭力,我們必需維持香港勞動人口的質素,尤其是勤奮、靈活、自力更生的精神。

薪金倒掛

現時,三人家庭平均每月可領取的綜援金額約是九千元,而四人家庭則更可領取約一萬多元。另一方面,市場上一般不需特別技能的工作的工資,只在五千元至九千元之間。客觀上,出現了綜援金額高過工資的情況。我們對此感到特別關注,因為,我相信大家都同意,綜援計劃不應減低受助人尋找工作的意欲。

自力更生支援計劃

為了幫助有工作能力的綜援受助人,早日重新投入工作,社會福利署將會推出一項「自力更生支援計劃」,為他們提供積極的就業援助。社署將會與勞工處、僱員再培訓局緊密合作,為他們提供輔導、就業和再培訓服務。在社署職員的協助下,參加者將要訂立個人的求職計劃,並按照計劃尋找工作。社署的職員會定期與他們面談,了解尋找工作的進展,在有需要時,給予適當的協助,例如,轉介他們到家庭服務中心接受輔導和其他支援服務。至於勞工處及僱員再培訓局這方面,稍後,王永平局長將會詳細介紹。

援助金額

在今次檢討,我們提出一個具有三名或以上健全成員的家庭,他們所領取的標準金額,將會有所調整。有三名健全成員的,將會下調一成;有四名或以上健全成員的,將會下調兩成。這項建議,主要是考慮到規模經濟效益,成員較多的家庭,他們的平均個人開支,一般來說,都較小家庭為低。從多方面收集到的意見顯示,這個道理是市民所接受的。

另一方面,我們建議將健全受助人所能申領的特別津貼,限制在維持基本生活必需的項目。而領取綜援的就學兒童仍可繼續領取各項和就學有關的特別津貼,如學費、書簿津貼、往返學校交通費、全日制學生的膳食津貼等。以一個初中學生來說,若他不用交學費,而每天往返學校要用10元交通費,他平均每月可領取的特別津貼,便達到760元。在今次諮詢中,有人提出應該保留某些特別津貼,我們在決定個別特別津貼項目的存廢問題時,會仔細考慮大家的意見。

若上述兩項建議都能落實執行,結果一個三人或四人家庭每月平均可收的金額為:一個三人家庭仍然可領取8,000元,而一個四人家庭則可以領取9,500元。我們認為,這個援助金額水平,應該可以應付一般家庭的基本生活開支。我相信,建基於此,建議才可以得到大部分市民的支持。

社區工作

有關社區工作,剛才多位議員在這方面提出很多建議。我們的計劃是希望領取綜援的失業人士可以繼續有一個工作的習慣和保持工作的意欲,我們會提供適合他們的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參與社區工作,使他們可以對社會作出回報。剛才議員發言時亦有提過,希望我們細心設計一個好的、安排一項有價值的工作給他們,這個建議我們亦會很樂意接受和考慮的。所以在這項建議未實施前,我們會很仔細考慮,亦希望大家不要標籤這些工作,令將來真正樂意工作的人士覺得有壓力。我們亦都考慮到,若他們有合理的解釋和特別的需要,我們是會彈性處理要他們參加社區工作的要求。

另一方面,我明白議員關注到安排社區工作亦需要一定的資源。在現時財政預算緊張的時候,我相信財政司司長也不會給予太多錢進行這工作,所以我們在設計方面會盡量用一個「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則,亦會配合很多服務機構和政府部門一起去計劃。

單親人士

在單親人士方面,多位議員在這方面有很多的看法,我們提議,當單親人士最年幼的子女已超過12歲時,我們要求他們積極找尋工作。就茬o項建議,我們收到很多不同的意見。這項建議較具爭議性,但在我們進行的民意調查中,亦得過半數的市民支持。我們在定案時,一定會小心考慮各方面的意見。不過,我們知道,大部分領取綜援的單親人士都希望早日就業,無需依靠綜援。政府會檢討現時各項配套服務,希望能盡量協助單親人士早日重返勞工市場。剛才何秀蘭議員提及配套措施,例如托兒所開放時間,這些我們另外亦在檢討當中,有些托兒所已經延長時間,但並不太多,我們希望會陸陸續續鼓勵更多托兒所將開放時間延長,適合在職家庭可以安心把他們的兒童交由托兒所看管。但無論他們是綜援家庭與否,我們也需要做的,以方便需要出外工作的家庭安心放下他們的兒童。但我們現時所針對的年齡並非需要去托兒所的人,他們已經是十二歲,是就讀中學的青少年。但是我們認為,如果可以延長托兒所的時間,在這方面多些配套,亦可以幫助其他有需要出外工作的家庭。

剛才有很多議員認為(我們的建議)只減不加,但有一個是加的。其中一個就是在現時的制度,如果他們找到工作,將他們的工資扣除,可能使他們無意欲出外工作,我們其中一項建議,就是如果他們成功找到工作,第一個月的工資全部不計算在內,第一個月仍然繼續發放綜援金。

失業援助和社會保障分途處理

最後,我想就茬級痕L議員的修訂動議作出回應。陳鑑林議員提議社會保障應該和失業援助分途處理。

綜援一向是本港社會保障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為社會上因不同原因而陷入經濟困境的人,提供經濟援助。

今次檢討工作,已經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有工作能力而領取綜援人數的急升,是必需要處理的,所以,在提供經濟援助之外,我們提出了自力更生支援計劃,以鼓勵和協助失業人士早日找到工作。我們認為這項計劃可以提供較全面的協助,毋須特別分開處理,另設失業援助金,可能在時間上、規劃和行政費非常龐大,而未必收到所需的效益。

民意調查

關於民意調查,剛才有多位議員在這方面有很多的發表,我們在今次諮詢工作中,除了進行這個民意調查,我們亦在多方面收集意見,例如透過社署收到的信件、電話,出席電台節目,亦有到各區議會,亦有很多民間團體,亦諮詢過各界人士,但這些都是分別的團體的意見,為了有系統的收集市民對檢討報告的意見,我們委託了一家獨立市場研究公司,以隨機抽樣的方式,訪問了1 500名市民,聽取他們對綜援檢討報告的意見。

有些議員已經提及部分的調查結果,我想在此較全面多提數項調查結果:

* 絕大部分即93%被訪者贊同停止發放綜援金給有工作能力,但不肯工作的人士。

* 86%被訪者贊同要求有工作能力的人士參與社區工作。81%的被訪者亦同意若有關失業人士不願意參與社區工作,而沒有合理解釋,社署應停止發放綜援金給他們。

* 關於削減金額的意見,68%被訪者贊同將四人家庭的綜援金由約11,000元下調至9,500元。而69%被訪者亦贊同將三人家庭的綜援金由9,000元下調至8,000元。

*關於資產方面,73%被訪者贊同對有健全成人的家庭採用一套較低的資產限額。而69%贊同如家庭中有50歲以下而又有工作能力的健全成人,其自住物業將包括在資產計算範圍內。

* 至於一項較富爭議性的建議,即要求單親人士須尋找工作,亦受到55%的被訪者支持,不贊同的則有40%。

總括來說,我們可以看見四分之三的受訪者都對綜援支出的急速上升感到憂慮。但百分之九十八的被訪者都認為老人家、長期病患者,以及傷殘人士不應該受今次檢討影響。這可清楚看見大家有一個共識,大家都認同綜援計劃的基本目標,是要為上述三類人士提供一個安全網,有工作能力的人,應該「投入社會,自力更生」。

多謝主席。

但我亦想藉這個機會回應剛才劉慧卿議員提及一份附件八內,有一些有關濫用個案和欺詐個案的數字,而不是過去六年因為通脹,我們高估通脹增幅而多付的金額。我們每一年也要到立法會申請因為通脹所作的調整,每年也會評估來年的通脹,過往我們的經濟環境較好,同時我亦覺得雖然高估了,但差額不多,不應將差額倒扣,因此才累積有這個現象。

多謝主席。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三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