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事務局局長講稿

*********

  以下為政制事務局局長孫明揚今日(星期二)在「區域組織重組與香港政制發展」研討會上發表的「改革區域組織跨進廿一世紀」演講稿全文(只有中文):

邵先生、黃教授、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在此與各位分享我們檢討區域組織的經驗,以及一起討論未來改革的路向。相信各位從近期的報章和傳媒報道,都留意到圍繞政府重組區域組織的建議有不少爭議。昨天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請學者出席會議發表意見,學者之間也有不同的意見。重組區域組織不但涉及改革食物安全、環境衛生、文化藝術和康樂體育的行政架構,亦關乎地方行政和代議政制的發展等各個層面,是相當複雜的問題。今次研討會是學術界、政界和社會人士很好的交流機會,為我們共同擬定下一個世紀的新架構鋪路,以配合香港未來的長遠發展和迎接各種新挑戰。

  稍後,我會先介紹改革的背景,然後勾劃新架構的藍圖和政府未來的工作,最後會就改革背後的新思維作一個總結。

改革的動力

-----

  在檢討區域組織的過程中,有人批評政府缺乏周詳的考慮,而aa「拍板定案」。其實雖然有關檢討在去年十月的施政報告才提出,但有留意過去十多年來香港代議政制發展的朋友,大概會記得有關區域組織架構的討論,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期三層代議政制架構形成之後。當時香港政府為了鼓勵巿民參與社區事務,先後在立法局和巿政局這兩個歷史悠久的議會之外,成立了18個區議會和服務新界地區的區域巿政局。

  當時一些論者已指出香港地方細小,人口密集,三級議會架構部分職能重疊,效率不彰,建議精簡為兩級議會。當時由於三層代議政制架構剛剛成形,政府為求政制穩步發展,否定了這個改組的方向。

  不過,在基本法草的過程中,基本法草委員會參考了各界人士就區域組織的架構所提出的不同意見,包括合併或取消部分區域組織,因而在《基本法》第97及98條中,只作出寬鬆的規定,以便特區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特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至於區域組織的架構,職能和成員組合等細節,則由特區靈活決定。

  由於中英就香港政制問題出現爭E,各級議會無法順利過渡,因此在九七年七月一日,特區在原有的巿政局和18個區議會的基礎上成立臨時性區域組織,議員任期不得超越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這兩年半的時間,正好提供空間,讓特區政府總結過往區域組織的運作經驗,經充分的公眾諮詢後,改革現有架構,以提昇服務的水平。

  自去年底發生禽流感事件以來,連串食物衛生事故反映出目前負責食物安全和環境衛生的機構職能分散、協調欠佳等問題。因此在今年六月發表的諮詢文件中,我們回應巿民的關注,明確地建議由政府直接負責食物安全和環境衛生的工作,以期改善協調,提供更佳服務,並提高緊急應變的能力。這個建議得到巿民大眾和醫療衛生界普遍的支持。

  在諮詢的過程中,我們亦發覺文化藝術界和體育界十分關注現行體制職能分散、欠缺有效協調、整體政策不明確,以及資源未能妥善運用等問題。這些意見亦促使我們考慮擬定一個文化藝術和康體服務的新架構,達致促進專業人士和社會人士的參與,資源有效運用,以及妥善制定整體政策等目標。

設計新藍圖

-----

  在檢討現行架構和擬定新架構的過程中,我們明白到公眾參與的重要性,因此整個諮詢過程必須是公開的,並且維持高透明度,讓公眾和傳媒充分了解政府檢討工作的進展。

  我們除了出席各級議會的會議聽取意見,以及與主要的相關團體和人士會面外,亦出席了20多個公開活動,包括由各區民政事務處舉辦的7個地區諮詢會,10個接聽巿民電話的電台節目,以及7個電視或電台舉辦的論壇和座談會,聽取巿民的意見。檢討的諮詢文件和諮詢報告除了公開派發外,亦放置在政制事務局的網頁上,供巿民取閱。我們亦將諮詢期內收集所得的意見,匯集成冊,公開讓巿民參閱。

  在探討新架構的過程中,我們亦透過香港駐海外的經貿辦事處,以及一些外國駐港的領事館,取得不少介紹外國地方行政、食物安全、環境衛生,以及推動文化藝術和康體發展組織架構的資料,對我們為香港設計一套新架構很有幫助。

  由於架構改革關乎各方面的利益,在檢討的過程中,我們亦注意到要照顧和平衡各方面的意見和需要,盡量爭取各方面對改革的支持,包括醫學界、文化藝術界、體育界、工商界、職工會、政黨、地區人士、巿民大眾和輿論等。

  當然,我們的建議難免會影響到部分政黨和參政人士的利益,各級議會內有不同的聲音,不足為奇。目前部分立法會議員的意見,與我們的看法仍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將會本荈}放及衷誠合作的態度,繼續爭取所有立法會議員的支持,希望最終能達致共識,通過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新架構的有關條例草案。

新架構

---

  我們嘗試想像一下約十四個月後,當我們跨進下一世紀的時候,香港的政制和巿政服務將會是怎樣的一幅圖象呢?

  目前的三層代議政制架構將會變為兩級議會架構,即立法會和18個區議會。

(a) 立法會

  《基本法》已訂明立法會的選舉辦法按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發展,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邁向全面普選的步伐應該多快,社會上的意見仍有分歧。有人認為要盡快實行全面普選,也有人認為增加直選議席的數目不宜過急。我留意到最近有些商界人士罕有地談及他們的看法。其實究竟在二零零七年之後如何落實全面普選的目標,必須透過廣泛的公開討論,把不同的意見清楚表達出來。這是讓社會各界逐步達成共識的漫長過程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各界人士可就這些問題有更多建設性的討論。

  有意見認為目前立法會的權力受到很大的制肘,無法充分發揮議政和監察的功能。我認為行政和立法機關應發展建設性的夥伴關係,立法會現已透過各個事務委員會、小組委員會和草案委員會等機制,與行政部門直接對話,進而參與制訂政策的過程。以有關區域組織的檢討為例,我們從籌備檢討以來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向政制事務委員會匯報工作的進展,聽取議員的意見,而並非待有關條例草案擬備好後,才提交立法會審議。特區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時間,我們還處於摸索的階段,不過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摒除成見,具有如政務司司長所說的「良性矛盾」的夥伴關係很快就能建立起來。

(b) 區議會

  至於18個區議會,隨虒篞蔗M影響力的加強,將會在改善地區環境,推動地區的文化康樂活動和社區建設計劃,以及監察各部門在地區層面的服務和施政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區議會定能確保地區的需要和優先次序獲得足夠的重視,並鼓勵地區人士積極參與社區事務。面對一些跨區性的問題,我們會靈活地透過相關區議會的聯席會議等安排,有效地跟進和處理。

(c) 巿政服務

  在食物和環境衛生方面,我們將會設立一個新的食物環境衛生署,專責處理所有有關食物安全和環境衛生的工作。這個新部門會從衛生署和漁農處抽調專家和專責人員加入,以確保從進口、農{生產、批發、以至製造和零售等整個食物流程,有足夠的監管,並確保遇有「食物危機事故」時,政府能作出迅速和適當的行動,保障巿民的健康。

  這個新部門會向一個新的環境食物局負責。這個新的政策局會專注環境保護、自然保育、環境和食物衛生等工作,對改善廢物處理和回收再造,以至推動香港整體的持續發展,將發揮更有效的協調角色。

  我們亦會考慮成立一個新的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吸納公共衛生的專家和學者、食物業代表、社區代表等人士,參與政策制訂工作;而區議會則在地區層面擔當更重要的諮詢和監察角色。

  至於文化藝術和康體方面,我們亦會擬定一個新架構,確保專業人士和社會人士可作出更大參與,資源得以更有效運用,以及透過政府和民間的良好「夥伴關係」,推展整體的藝術和體育政策。

未來工作

----

  要實現上述的藍圖,由現在到九九年底差不多十四個月內,我們要做很多的籌備工作。其中,有關食物安全和環境衛生新架構的顧問報告已大致完成,我們正仔細研究顧問的建議,不久之後,將可就新架構的細節向各位和立法會有關委員會提供更多資料。

  至於文化藝術康體的新架構,民政事務局局長稍後會諮詢藝術界和康體界以及地區團體和人士的意見;他亦已聘請顧問就新架構作深入的研究,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能敲定有關細節。

  至於成立新的區議會和有關選舉安排,我們正在草擬有關法例,預計今年底前可以提交條例草案,供立法會審議。由於選舉安排涉及選區劃界和其他有關選舉規定的附屬立法和實務性工作,我們希望爭取有關草案於明年二月中通過,以便能趕及明年底前舉行特區第一屆區議會選舉。

  當然,部門的重大重組亦涉及許多行政和財務安排,我們稍後會成立一個專責的工作小組跟進有關工作。

結語:改革的新思維

---------

  我們從整個區域組織的檢討和重組工作中獲得很豐富和有用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簡單總結為以下三點:

(a) 第一,政府的架構和體制必須經常作出檢討,以配合時代的需要。例如,近期在香港和海外發生的事故,例如瘋牛症、O157(H7型)大腸桿菌和禽流感等,顯示我們傳統的食物安全和環境衛生管理機制有欠完善,不足以應付種種新問題和新挑戰。社會的一些新發展,例如新食品、可抵抗抗生素的病原體的出現,加上人口流動性增加、生態系統轉差和人口老化等因素,我們將面對艱巨的挑戰。要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除了需要專業人士的參與、國際間的合作和社會人士的支持外,還需要有一個有力的政府架構擔當領導和協調角色。這次檢討過程中政府的建議獲得廣泛的公眾支持,顯示我們從禽流感等事件中吸取了有用的經驗教訓,針對架構和體制問題謀求改善,是對症下藥的做法。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我們日後會更為警醒,堵塞我們體制內的盲點和漏洞,防患於未然,不斷更新和完善政府的體制和架構。

(b) 第二,我們亦要不時檢討我們一些服務、安排和做法,看看是否具效率和符合成本效益。審計署署長的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反映我們提供的服務是否具備效益。在當前的「緊日子」,我們更應確保資源調撥得宜,用得其所。雖然區域組織重組並非以減少用於巿政服務的資源為目標,但我們在部門重組的過程中和新架構成立後,需要不斷覆檢目前的服務,力求在不增加資源的情況下,得以提供新服務或改善現有服務。我相信在新部門的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加上巿民積極的監督和提供寶貴意見,必定能夠充分發揮部門的潛力,提昇服務的水平。

(c)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政府檢討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讓公眾人士充分參與,整個諮詢過程必須做到公開和具高透明度。我們在今次諮詢工作中舉辦地區諮詢會、公開刊印所有收集到的意見和出席各種論壇和接聽巿民意見的電台和電視節目等,都是很好的嘗試。我們稍後亦會與其他同事分享這些經驗,共同探討改進政府諮詢工作的方法。

  架構的改革難免會帶來一些衝擊,我們的目的是盡可能照顧和平衡各方面的意見,謀求社會最大多數的利益,並減少不必要的震盪。我們會以積極的態度克服改革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並會努力把握新的機遇,為下一個世紀新的巿政服務和區域組織架構,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