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理財政司司長演辭全文

***********

   以下為署理財政司司長許仕仁今日(星期三)傍晚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檢討香港金融管理局議案的致辭全文:

主席女士:

   首先,我要多謝所有發言的議員,當然對於反對何俊仁議員動議的議員,更應多謝。特別在一些議員的發言中,對金融管理局和政府多年來在致力維持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定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作出肯定。

   自去年十月以來,金管局在適當時候,因應市場狀況,採取了多項措施鞏固聯繫匯率機制,成功地維持了港元匯價的穩定。當亞洲各地的貨幣紛紛貶值時,港元與人民幣是唯一屹立不變的貨幣。對於近期金管局推出的七項技術性措施,普遍得到金融界和學界的支持,利率在措施推出後保持穩定,可見這些措施的確對強化我們的貨幣發行局制度,十分有效。

   政府在八月入市以來,為求維持市場穩定的這項行動,當然是富有爭議性。但在過去數次的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和九月九日本會的動議辯論中,財政司司長和金融管理局總裁以及財經事務局局長,已花了超過十八小時,很詳細地向各位議員解釋政府入市的背景、目的和其他的細節。支持政府行動的聲音,在立法會內外都能清晰地聽到。而對於各位議員的意見,我們也一向以開放的態度聽取。在這個情況下,若果有議員仍然認為金管局在維持聯繫匯率機制上,是多番失誤、而金管局的透明度和問責性是不足的話,我實際上真的看不到有事實的支持。我們十分歡迎建議,致力保持政府一貫高透明度,也很尊重立法機關的問責功能,應該接受批評,但政府有責任澄清與事實不符的言論和立{。

   何俊仁議員提出金管局在維持聯繫匯率機制上多番失誤,包括未及早察覺形勢嚴峻作預防、缺乏危機感、未有及早推出鞏固貨幣發行局制度的措施,和在市場行動動用了過多的資本等。

   在金融風暴距今已有一年多,大家當然包括政府和我本人在內,很多事情都可以事後孔明,提出多種見解。但記憶所及,實際上去年十月、十二月、今年一月及三月,當時有多少人能真的洞悉先機,甚至提出真正有效的預防措施,使金融問題不致於深化到現階段的程度。就算是各國財長、央行行長,以至國際金融機構如國基會,也是在近期才能作出定論,認為這次風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

   然而,早在金融風暴發生的前幾年,金管局已採取了長遠和有遠見的措施,強化和鞏固金融體系,以增強承受衝擊的能力,所以不論在遠見和危機感上,我們不覺得金管局有任何一如何議員形容的缺失。

   至於在金融風暴發生後,金管局也密切留意事態發展,並隨茖き‾鉣隉A作出應變的行動,維護香港的金融體系穩定。在今年三、四月,亦即是發表金融市場檢討報告的前後,港元利率顯著回順,與美元利息差幅亦已縮小,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基於兩項最重要的原則 ─ 即嚴格遵行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基本原則,和盡量維持自由經濟體系,如非必要,政府是不需要也不應該輕率採取任何行動,去改變現有的安排。在今年八月,政府仍一貫堅守這兩項原則作為考慮採取行動的規範,只是現實情況實在變得太壞和急劇,不得不一方面採取入市行動,同時亦部署一連串跟進措施。

   所以,討論政府為何不及早推出一些措施,實際上,事後來說是於事無補的,因為時空不同,客觀情況也不一樣。大家都知道,某種措施,特別是有關財經及金融的範疇,以香港來說,要視乎外圍的發展和情況而定。換句話說,以一些市場俗套的看法,有時候要視乎形勢的發展;假如形勢不配合,這些措施未必一定收到適當的效果。

   同樣道理,在今年年初,甚至四、五月的時候,甚至乎今年夏天初期,當時對沖基金和一些在國際上進行炒賣生意的跨國公司,他們當時的力量,再加上被認為具領導地位的歐美國家,他們對於金融風暴的觀點與現時的觀點有否不同?是否有出入的地方?這個因素,我相信我們不應該忽略;一定要看看形勢和客觀的環境,所以有很多事情,雖然可能有構思和腹稿,但都要三思利害,選擇一些適當的情況,或在一個沒有選擇和無可避免的情況下推出來,因為負責任的政府絕不應輕率行事。

   我們已多次告訴議員,政府是在甚麼形勢下在市場有所行動,所以我現在不在此再詳細地重覆。八月中政府的決定是在十分嚴峻的情況下作出的,目的是制止投機者雙邊操控市場,因為本港金融制度的穩定受到嚴重威脅。接著,金管局在九月初推出七項措施,以強化貨幣發行局安排,以及減低那些狙擊港元的造市者以雙邊操控手法來衝擊貨幣發行局的機會。直至目前為止,據我們對市場的觀察所得,在市場的行動再配合強化貨幣發行局制度的措施,發揮了應有效果。

   採取入市行動與否的確是一個極困難的決定。政府明白到這次行動可能會令外界誤解政府試圖推高股市,這一點我們已重覆了很多次。當然,有人相信,有人接受,也有人不接受,或許雙方的立場不同,也沒法令對方接受。然而,政府最終決定採取行動,是因為不採取果斷措施的風險更大。我們相信假如政府在八月中沒有迅速採取行動,本港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健全性受震盪的程度可以令公眾失去信心,我們便可能面對重大的系統性風險。

   有議員提出疑問,為甚麼金管局不在入巿之前推出該七項措施呢?為何不早些提出這七項措施,使我們或許不用入市。

   在實際的考慮過程中,也就是從去年中亞洲金融風暴開始到現在,主席女士,正如我剛才所解釋,許多在外圍的客觀因素都在不停地改變。舉例來說,本年三月,港元利率有下調趨勢,與美元利率差幅逐步收窄,而當時實際上並沒有足夠清楚的顯示是有雙邊市場的操控出現。但到八月份,有清楚的顯示造市者運用雙邊操控市場的行為,作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狙擊攻勢。而且因為這些市{操控者早已備妥所需港元資金,所以即使利率飆升也不會增加它們的資金成本,但卻反而會對他們在股票和期貨市場的淡倉有利。造市者的力量及攻勢,可造成極大的震撼,可能引市民的恐慌和系統性的危機。政府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馬上在市場採取行動,以市{的方法解決市{的問題,消除可能會出現的系統性風險,也肯定了推出七項技術措施的迫切性。又舉例說,關於措施的負面代價的考慮,這些遏止利率波動的措施,會可能被國際金融界誤解為香港不願意承擔在貨幣發行局的運作原則下,利率調整帶來的痛楚。也可能會令官方外匯儲備的水平出現較大波動,會拖慢香港債務市場的發展。因此,政府不能也不應輕率決定推行這七項技術措施。

   作為決策者是有其責任的,而這個責任可以很重大。這方面必須要比倡議者更加謹慎地多方考慮,認為有關措施是必要的,是有很大把握成功而風險可以接受的,並且即使付出代價,也是值得的,方可作出決定。

   剛才的辯論有很多關於透明度和問責性的意見,所以我應在此作出比較具體的回應。在過去多年金管局一直致力提高香港金融系統和本身的透明度。今年六月開始公布在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下的銀行結餘總額,便是一個例子。此外,金管局也基於這項目標而出版《金融數據月報》、《金融管理局季報》,以及其他各種刊物。金管局每年也向立法會提交年報,並經常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簡介金管局的工作。就以過去一年來說,金管局曾九次出席委員會會議,向議員解釋他們的工作政策及立法建議。金管局也很樂意繼續接受立法會,透過這些渠道監察金管局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簡單來說,現時監管金管局的安排是這樣的 ─ 金管局透過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向財政司司長負責,該委員會的功能有如金管局的董事局一樣。金融管理當局的公信力和工作成效,視乎其在執行貨幣管理和銀行監管職能上的自主權。在履行這些職能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金融管理當局盡量受到較少的政治干預。我知道,假如說完全不受政治干預,在這個議會是沒有多大的市場。

   至於有建議要把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的討論公開,很抱歉,這是我們不能同意的,因為其中往住牽涉外匯基金的投資策略及個別基金經理的表現,相信外國央行,也鮮有公布這類資料。而且一般中央銀行均有決定利率的權力和責任,這是聯繫匯率機制裡沒有的,因此不能相題並論。

長遠的解決辦法

   香港最近的經驗以及亞洲整體的經濟危機,反映當前的國際貨幣秩序存在幾項基本問題。龐大而且槓桿比率極高的國際資金流向改變了全球的貿易和投資形勢。資金在國際彊界之間流動的速度,對幾乎所有經濟體系都造成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即使最大規模的經濟體系最終也難以倖免。由於部分基金經理為求爭取較高回報而不惜一切,投資模式趨向採取狙擊手法,再加上市場急速全球化的發展,不僅是新興市場,就是發展成熟的市場的穩定也開始受到嚴重影響。香港不可能獨力解決這些問題。長遠解決辦法端賴新的國際金融架構出現,以推動和促進既開放又受到妥善監管的市場,從而減少像現在的大規模跨境操控活動,以免造成廣泛的損害。香港現正致力尋求國際間支持建立這個新架構。但直至最近,美國才承認這種波動,是全球性的,這是最近的事實。而任何一個經濟體系,無論有多龐大和穩健,實際上也不能幸免。這套理論,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領導,財政司司長在去年十二月開始,已經在許多國際有關的聚會上,提出這個論調。當時我們只被視為稚嫩,不需要談這些。希望各位議員明白這一點,在處理金融風暴時,香港有關的官員在國際間不是沒有做工夫,而是所面對的困難。

金管局的工作

   其實回顧香港金融體制發展的歷史,便會知道,自一九八三年十月實行聯繫匯率制度以來,金融管理當局,都不斷於適當時候推出措施,完善貨幣發行局制度。例如在一九八八年,當時的金融事務科推出了「會計安排」,使貨幣基礎的定義變得清晰。在一九九六年,金管局推行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在這個系統下,所有持牌銀行都要經由金管局在外匯基金開啟戶口,這些措施確保整體貨幣基礎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運作原則,加強了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在維持匯率穩定方面的作用,最近金管局推出的七項技術性措施,正是這個不斷自我改進過程的一部份。

   對於加強整體金融體系穩健性方面,金管局亦作出了不少貢獻。其中為致力發展本地債部A而推出的外匯基金票據計劃,為市場定出十年期債釦Q率的參考指數。中央債陬硎漼t統是區內最先進之一的系統,為債野奕鶣堨艄眸楫滌臕有]施。金管局更早在金融風暴未發生前,便倡議亞洲應加快發展債野奕鶠A使區內資金能為區內發展提供融資,減少向區外借貸,降低風險,又積極與區內國家的中央債陬硎漼t統連結來,為區內債野奕黤o展作出前瞻性的貢獻。我剛才曾經提到,政府和金管局在七大工業國仍未認同應提高對沖基金透明度前,已在一連串國際會議上,力主這方面的重要性,因此說明金管局是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管理局應有的危機感,這方面我不覺得有任何問題。

   有議員提出,金管局既然要遵行貨幣發行局的模式,便不應該同時參予其他中央銀行的工作,以免使貨幣發行局的工作,不能百分百自動運作。我想在此指出,金管局的宏觀責任,是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而監管銀行、發展債券市場、設立按揭證券公司等等,都是環繞這個原則的大任務;也沒有與貨幣發行局的原則有衝突之處。

   附帶一提的是,例如美國,有兩間歷史悠久的按揭公司 ─ Fanne Mae及Farine Mac ─ 他們現時佔美國住宅樓宇按揭生意百分之五十。自成立三十多年來,他們都是由中央銀行負責;直至三十多年後,才以上市形式賣出。金管局兩年前成立按揭公司時,也同樣說過,在適當時候會按照美國模式將按揭公司以上市形式賣出。所以實際上,許多工作不能夠因為要行貨幣管理局,所以不可以做其他事情,如果真的如此,對於香港的金融和貨幣穩定會有很大損害。

   有議員指出,金管局為了入市,忽略其保守維持聯繫匯率和金融秩序穩定的角色,使外匯基金和整體經濟受損。財政司司長已多次解釋,介入股票及期貨市場的目的,是要針對在匯市和證野{從事雙邊操控活動,以造成股市急挫、聯繫匯率受壓力的炒家,為了保持我們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健全,動用外匯基金入市是有需要的。在政府行動之後,股市和匯市回穩,這對香港整體經濟是有利的。

金管局的架構

   主席女士:我很欽佩某些議員,尤其是通過新聞稿或記者會,表達對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法例依據和行政架構,以至國際上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的模式,確實下了工夫,做了不少研究。我也很高興議員提出,要求制定金管局法例的目的,並非是要影響其決策實體的獨立性,而是要清楚賦予金管局的權力,界定其角色、職責、組織架構與財政,確保金管局獨立行使監管和金融管理的責任,並增加其運作透明度與問責性。這些都是很有建設性的意見,也與政府的想法相差不大。

   其實,在過去兩年,政府內部已經開始研究這個問題。正如議員指出,目前金管局在銀行管理方面的工作,已由銀行條例清楚列出其權責。至於貨幣管理和金融政策方面的工作,則由外匯基金條例規管。該條例清楚列明金融政策的目標有三,包括維持匯率穩定和公眾對貨幣的信心;維持財經金融體制的整體穩定和可靠性;並促使香港維持及發展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是這三個目標。條例賦予財政司司長權力,在聽取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的意見後,適當地運用、管理及投資外匯基金,也規定金融管理專員(即金融管理局行政總裁的職銜名稱)要向財政司司長負責。法例上金融管理當局是一個人,就是金融管理專員。因此,我們也認為最理想的做法,是通過修訂法例,把金管局的權責更清晰和全面的列明,此舉不單可增加該局的獨立性,履行剛才所述的三大金融政策的任務,在執行金融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時,盡量不受太大政治的影響。

   我們現時未能就這方面的法例修訂,政府亦還未有定案。而在金融風暴未平息前,亦非向立法會提出修訂建議的時候。但是,當有一天,當政府向立法會提交修訂建議時,我希望議員仍然記得今天在會上的發言和立場,即普遍支持金管局應有更多的獨立性。我亦相信議員認識到,一定程度的監管和獨立運作當然並非不能共存,但當獨立性提高時,監管的程度應是怎樣,這個相當顯淺的道理,在其他先進和民主的國家,也是嚴謹地依循這個原則制定有關架構。試看德國、美國、英國,便一目了然。

   主席女士,政府覺得何俊仁議員的動議實際上是與事實不符的。多年來,金管局在本港和國際間建立了良好的聲譽和地位,而這聲譽和地位是有業績和事實支持的。我相信這地位是一定不會,也不應該被今次動議的言論所動搖。多謝主席。

一九九八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