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演辭

*******

  以下為財政司司長曾蔭權今日(星期一)出席香港經濟論壇揭幕禮的演辭全文:

葉先生、馮博士、石部長、各位來賓、各位先生、女士:

  早晨。

  我們的行政長官現時身在首都,未能出席今天這個論壇,我謹代表他向各位表示熱烈歡迎,特別是首次來香港的朋友。你們未來幾天的節目非常緊湊,我深切期望你們都能滿載而歸,不枉此行。

  你們這次來港,正值我們經濟發展一個非常有趣的時刻。本星期三,我們將慶祝回歸祖國一周年。在座以前曾來港的朋友都可親眼看到,我們去年七月成為特別行政區後,大致上一切運作如昔。

  然而,由於亞洲金融風暴引致我們的經濟前景急劇逆轉,使這些具歷史意義的政治發展蒙上了陰影。

  事實上,上星期一,特區政府提出了一攬子的特別措施,以紓緩經濟調整的過程。稍後我會再談這些措施。但面對長遠的日子,香港的過去,也使我們得到很多的啟示,並給予我們相當大的信心。

  我們已有連續三十六年的經濟增長。以實質計算,我們的本地生產總值平均的每年增長率為百分之七點五,這個增長率比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所有經濟體系加起來還要快兩倍有多。按人均計算,去年的數值為二萬六千五百美元,依然是亞洲最高的增長率之一。我們目前是全球第八大貿易體系,並且是主要的國際金融商業服務中心。

  對香港來說,過去也不是完全風平浪靜的。我們經歷了若干關鍵時刻,至今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例如七零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機、八零年代初期關於香港前景的政治形勢不明朗、一九八七年全球股災,以及一九九五年墨西哥披索危機等。

  幫助我們渡過這些難關的至少有三個主要因素。首先是我們經濟體系那種高度復原能力和靈活性。在面對外來與內在的衝擊,我們要適應和調整時,這些質素都表露無遺。

  一九八三年之前,我們採取匯率浮動制度,如要進行調整,主要是靠港元匯率變動。自一九八三年十月實施聯繫匯率制度以來,我們的貨幣匯率一直十分穩定,維持在一美元兌七點八港元左右的聯繫匯率。因此,我們便可改為因應美元本身的變動和利率趨勢變動,來變動本地工資和物價水平,以達致經濟調整。這些調整儘管通常都令人不安,其至有時使人痛苦,但對於恢復競爭力以至我們經濟的活力來說,顯然都是必需的。

  第二個主要因素在於內地由一九七八年起實施開放政策和循序漸進的經濟改革,為我們的整體經濟增長和發展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局面。事實上,這些政策和改革有助我們由一個製造業經濟體系成功轉型為以服務業為本的體系。

  第三個因素,是我們全心全意、貫徹地奉行自由市場政策。舉例來說,傳統基金會便連續四年都把我們評為全世界最自由而且是最不受束縛的經濟體系。

  我們從來沒有實施匯率管制,也不設貿易壁壘;我們的稅率向來都是低的,而稅制也是簡單的。政府一方面集中發展一套能提供支援的基建設施和創造一個方便營商的環境,另一方面也避免干預市場運作或商業決策事宜。

  今天的經濟日趨全球化而且充滿競爭,因而產生了新的國際秩序,使政府與央行間須加強合作,另外,多元化的市場發展,也超越了傳統以來只集中於美國和歐洲。在上述種種情況下,這個自由市場的結構,對香港無疑是最有利的。

  香港的經濟基礎,得到我們各種有利的政策支持,加上我們決心實行法治,保障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因而一直保持穩固。我們的匯率機制強而有力、財政制度穩健,銀行業的監管也完善。我們的儲蓄存款率仍然偏高。我們的私營機構既富創意,又有進取精神,他們懂得靈活變通,反應迅速,即使處於艱巨時刻,仍能保持朝氣勃勃。我們擁有龐大的累積財政盈餘、豐厚的外匯儲備,另外還因為有一支能幹的勞工隊伍和一流的基建設施,因而有可觀的生產力。

  這些事實,也許就是使我們在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在亞太區內得以最後才受到影響,而且相對而言也是受到影響最少的地區的原因。

  除了我們的匯率穩定外,我們的利率相對亞太區內其他大部分地區的也較低;我們的股價跌幅以美元計算,遠低於大部分的地區,此外,我們的通脹也有緩和趨勢。

  那麼,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亞洲出現金融風暴?我看到有兩大主流分析意見。有一派把危機歸咎於政府政策錯誤,因而認為問題基本上源於各國本身的經濟。

  很多人都認為資源分配失當,是金融風暴的元兇,特別是銀行貸款都轉往既得利益的各方,而且往往很少考慮到其生存能力、生產力以至還款能力。此外,對銀行缺乏有效監管,也使這種情況惡化。

  另一派則認為,內部和外來的信貸都輕易批出,反映了嚴重忽視財務風險,結果導致借貸過度的情況嚴重,而銀行的長期資產與短期負債的期限結構也出現嚴重錯配。再加上銀行界脆弱,狙擊有關貨幣的投機活動,便使金融制度崩潰,引發骨牌效應,橫掃整個亞太區。

  兩派分析都各有道理。說句「事後孔明」的話:若干東亞的經濟體系在盡量爭取經濟增長時,可能操之過急,他們吸引了龐大的資金來發展各種計劃,但對計劃是否能維持以及當中所涉及的風險問題,都未能充分顧及。他們承擔過度,產生了資產價值泡沫,貨幣也變得不堪一擊。

  香港過往的危機,使我們汲取了重要的教訓,就是,在一場衝擊過後,或在一個商業循環的各個階段,讓市場力量盡量發揮,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我們也不能沒有審慎監管和規管。

  這是我們一貫的做法。因此,我們的金融市場不論在效率、透明度和監管質素方面,都達到世界水平。

  此外,由於我們採取審慎風險管理措施和最佳的市場經營方式,並施行嚴謹監管制度,因此我們的銀行能夠抵禦近月來因資產價格急劇下挫及嚴峻的經濟環境所產生的震盪。

  香港已發展為區內最具復原力和穩健的金融中心。除了維持本港金融體系運作良好外,我們也認同,鑑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性及其所帶來的重大影響,實有需要建立新的國際金融架構,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新的國際金融秩序要有下列措施作為支柱:

* 更詳盡披露經濟及金融數據;

* 區域與區域之間互相監察對方的經濟政策;

* 推行金融業改革,包括加強審慎監管和規管;

* 採取有效措施,訂定妥善的辦法,以解決有關方面的債務問題,包括制訂有效的破產法例;

* 逐步放寬帳目交易;

* 採取良好管治方式和有效措施打擊貪污;以及

*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多邊借貸機構,能夠籌集到充足的資源。

  對於這些新措施,我表示歡迎,但我想提出幾點意見。首先是關於資源的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短短幾日內便能籌集到共一千一百億美元的資金,以解決亞洲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問題,實在值得讚揚。不過,鑑於全球金融體系正在迅速擴展,國際金融機構現時所持有的資源全部加起來仍然很少,就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來說,它們所持有的資源,合共才四千億美元。因此,去年九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香港商定增加的份額,我認為是維持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所需的至低金額。

  因此,我促請參與貸款的主要成員批准新借貸安排,香港在這方面已率先響應。我認為國際社會也應全力支持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而且應盡早實施這項安排。

  其次,不贊成增加撥款予國際金融機構的人最喜歡用的藉口,是這種做法有道德風險。有人提出論據,指由官方提供資金的做法,會令私營機構輕率地借貸。

  我並不懷疑這種論據在概念上的確成立,但我必須指出,當我們面對實在而迫切的金融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時,我們必須採取迅速果斷的糾正行動,以免整個體系全面崩潰。至於那些被救回的人,日後當然仍須付出代價。

  第三就是訂立全球劃一的標準,說明何謂管理金融財務「最佳方法」這問題。宏觀而言,這就是增加透明度、披露更多資料、提高問責性、強化本地金融體制、實行貿易自由化、開放金融市場、實施優質監管,以及維持獨立的法律程序。微觀而言,這也兼顧公司層面的改進,意即在公司管理方面,或在工商企業運作的組織架構方面加以改善,以緊貼不斷轉變的市場,並追上日新月異的技術。

  未來的艱巨任務,是要促進共同的進步、防止日後出現危機,以及設計一個新的國際金融架構,這個架構必須有助建立復原力強的金融制度、有效率地在全球分配資源和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說不定我們還可以釐定一套全球劃一的標準。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也是主要的金融中心,我們十分樂意盡自己的本份,當然也願意與大家共享美好的成果。

  目前,我們仍受亞太區金融風暴的影響,而其後作出調整所帶來的痛楚至今尚未消除。本港股市和樓市價格大幅調整、一九九八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出現百分之二的負增長,以及截至五月底的一季失業率達百分之四點二,都使市民的信心大受打擊。

  有論者認為政府不聞不問,但其實政府一直十分注意整個社會和經濟體系中個別行業的苦況。我們也感受到他們的痛苦和壓力。正因如此,所以過去幾個月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紓緩措施。

  我在今年二月發表的一九九八年財政預算案,致力解決經濟逆轉所帶來的困境,因此提出了香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稅務寬免、基建投資和公共開支計劃。其後,我在五月底又宣布了七項一攬子的措施,以期紓緩目前的流動資金問題、增加樓市買賣的靈活性和刺激旅遊業。

  之後,一如我剛才所述,上星期一,政府再公布了多項具體紓緩措施。這系列措施的目標在於緩和信貸及流動資金緊絀的情況、穩定樓價、減輕一般家庭和工商機構的成本負擔,以及幫助香港社會適應未來三季經濟調整的過程。

  我們希望再次證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處事堅決而一致,時刻關注社會的需要並作出回應。市民已清楚知道,整套方案包括多項措施,豁免因在本地賺取利息收入而須繳交利得稅、協助中小型企業向借貸機構取得貸款、暫停政府售地計劃九個月、擴大多項資助置業計劃、調低柴油稅、調低商品貿易的報關費,以及退回差餉。

  在制定這套措施時,我們是依循下述原則的:

* 保持投資者和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

* 遵守市場規律,並奉行審慎的商業守則;

* 確保對聯繫匯率無任何不利影響;以及

* 確保審慎管理公共財政。

  堅守這些關鍵的原則,對香港經濟至為重要。為糾正評論者自上周一以來發表的一些錯誤見解,我覺得有必要重申我較早前清楚提出的論點。

  我們最新推出的措施,絕對沒有偏離政府不干預市場運作這種長期政策。我們只是因應市場情況採取行動。我們的目的,是使經濟調整得以順利進行而非干擾市場的正常活動。就以暫停售地計劃為例,採取這項措施,是由於受到區內金融風暴的影響,本地物業市場正經歷一次無論以速度和規模而言,均屬歷來罕見的重大調整。

  我們深切理解到,對大部分業主來說,他們的物業不僅是他們的家,更是他們畢生的投資。很多人亦以物業作為抵押品,從銀行取得商業信貸。故此暫停售地的決定,是為了防止樓市持續下跌,以致全面崩潰。這個決定對經濟會有重要的穩定作用。不過,物業市場仍會繼續自然調整。

  實施這套方案,會令本財政年度的預算結餘變差,這是無可避免的。撇除年內的收入或開支可能出現其他偏離預算的情況,實施這套方案,預計會使一九九八至九九財政年度的結餘由一百零七億元預測盈餘變為二百一十四億元預測赤字。不過,赤字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點五。而且,去年的盈餘為八百零九億元,因此把這兩年的結餘數字合併計算,依然是個正數。讓我強調,政府的行動絕不表示我們理財的原則開始鬆懈,或我們有意損害健全的理財之道。

  我亦再次強調,我們會堅守聯繫匯率制度。不論維持任何貨幣制度,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由於我們的制度要求我們更加自律,較少主觀操縱,自然也不例外。不過,我們亦很清楚,我們今天所面對的流動資金緊絀和利率高企的情況,主要是由區內的金融局勢所引致而不是本港所造成的。面對驚濤駭浪的形勢,聯繫匯率制度更是穩住香港經濟的錨。倘若我們失去了這錨,則隨大海飄流的後果更不堪設想。

  最後,我希望國際社會同心協力,使受影響的東亞經濟體系得以逐漸恢復元氣。日本政府正作出努力,日本經濟應會恢復增長,日圓也會回復穩定。到那時候,香港由於擁有穩固的經濟根基,加上有內地強勁的經濟作後盾,應較區內大部分的經濟體系處於較有利位置,首先復原起來,重回正常的增長軌道。

  多謝各位。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一)